首页 > 信息 >  >  > 正文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 | 守护星星的孩子,让我们先“懂”再“爱”

2023-04-12 02:13:16 来源:天津市新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


【资料图】

2023年4月2日

是第十六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

让我们一起守护孤独症患儿

关爱孤独症患者

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儿童通常在第16~20个月出现一些征兆,2~3岁时被确诊。患儿的表现多种多样, 其核心症状为在多种环境中持续表现出社会沟通和交往的缺陷以及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部分患儿伴有精神发育迟滞,预后差。目前研究认为,孤独症是一个遗传因素为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早发现,早干预,对孤独症患儿预后将会有巨大的影响。

症状表现

孤独症预警征象早筛查

如果家长发现儿童有以下行为,需要警惕是否是孤独症的信号。

►一岁时还没有牙牙学语。

►不会指示,不会用肢体语言表示需求。

► 16个月还不会发单音,两岁还不会发两个字的音。

►对叫名字没有反应,有时又好像是听力有问题。

►语言和社交技能退步,没有目光对视。

►好像总不知道玩具的正确玩法。

►将物体按照固定的方式排列。

►迷恋单一玩具或物品。

►不会笑。

如果家长有怀疑,可带孩子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

当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或疑似孤独症时,家长要尽快寻求科学干预。世界各地的专家已得出一个普遍共识:早期干预能够很好地预防孤独症儿童的发展性问题,并产生积极的长期效果。家长要选择医院或者专业机构,让孩子接受系统、专业的干预治疗。每日的干预时间最好达到3~4个小时。研究也表明,密集型干预是必要的。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积极学习孤独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的干预方法,尽量参与到患儿的康复训练当中。如观察并记录孩子上课的学习内容,及时与老师沟通,课下帮助孩子巩固。 目前的研究和实践也呈现出“发展并维持以家庭为中心”的趋势,逐渐开始将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转变为治疗师的角色,并让父母在早期筛查、干预实施过程和干预效果维持等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家长可以寻求社会支持,如参与家长联盟、同行陪伴及寻求教育资源共享等。 每一簇星光,都璀璨闪亮;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爱; 让我们多一点理解与包容, 多一点支持与关爱, 为他们创设融合环境, 一起追求美好的未来!

标签: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